挑選線路、確定價格、達成意向、簽訂合同、展開行程……對于經常參團出游的游客來說,這套流程再熟悉不過了。可是,這其中也會藏著商家套路,一次自以為是去“薅羊毛”的“低價”旅程,竟被“隨意變更行程”“宰客”“強制購物”“被滯留”等情況充斥著,這感覺真的太糟糕了。近段時間,面對旅游市場復蘇過程中再次冒頭的不合理低價游,旅行社從業者、旅游行業管理者和游客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一個問題:“不合理低價游真就治不了嗎?”
套路多且深
直到看了網絡上的“甩團”消息,今年70歲的趙先生和老伴才想通,明明參加的是300元/人的赴山東5日游特惠旅游團,為何到最后竟花出了上萬元?“這趟旅游,景點沒去幾個,購物店倒是進了不少,我們盡為那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都是為您的身體好’的話術買單了。”趙先生很是郁悶。
其實,趙先生的孩子是不同意老人參團的。但是,趙先生堅稱,這個信息是小區一家雜貨鋪店老板在他們的團購群里發布的。這家店老板人好心善,待群里人像家人一樣,他推薦的不會有問題。然而,事非人愿,這個雜貨鋪也在不久前搬走了。
“現在參加不合理低價旅游團的大部分是老年人。這些旅游團的招徠手段多變,但都擅于打感情牌,很容易獲得老年人的信任。”有業者透露,小賣鋪、菜市場、地鐵站口等都是這些旅游團“引流”的入口。
采訪中記者發現,還有一部分游客是“明知山有虎”仍要去參團的。65歲的福建游客張女士告訴記者,在有了“去年報了一個價格便宜的旅游團,剛上大巴車就被要求收取800元額外景區游玩費”的經歷后,這次她特意選擇了8000元/人的品質團去新疆旅游。但是,她身邊有不少同齡人依然熱衷選擇帶購物環節的低價旅游團。
“在他們看來,只要咬緊牙關不買就行了,畢竟這樣的旅游團價格是很誘人的,體驗不好也就忍了。”張女士說。
可是,“堅持不買”就能躲過一劫嗎?明顯不可能,不然也不會有“甩團”事件發生了。當然,問題的根源不僅在消費端,如果沒有了這樣的產品,消費者也就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問題的核心有一部分在于那些為不合理低價旅游團提供支撐的旅游購物商店。”尚游匯文旅董事長鐘暉一針見血。
在客人支付的團費中,包括組團社的招徠費以及地接社的服務費,其中也包括食、住、行、景區門票、導游講解等接待成本。一位在旅行社工作多年的業者向記者解釋道:“一般情況下,組團社是在地接社給的產品包的價格上,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利潤后,形成對外價格進行產品銷售的。而不合理低價旅游團則是零負團費接團,就是地接社在接組團社的團隊時,分文不賺,只保成本價,甚至為了多吸引客人,給組團社的報價就低于成本價。”
那他們的利潤從哪里來?那部分沒著落的成本費用誰來補貼?“大部分是從這些旅游商店支付的消費提點來的。當然,這些旅游商店的商品價格遠高于實際價值,游客買到的多數是自己并不需要或質價不符的商品。為了能讓游客多購物,有的旅游團的導游都是旅游商店派來的。”鐘暉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種行為在業內被稱為“賭團”,就是地接社賭自己的利潤可以從這些附加項目中賺取回來。但如果一旦地接社發現,團內消費力不足,旅游商店提的點補不上成本上的“窟窿”,就會選擇“甩團”止損。
游客的旅行體驗不好,對組團社的信任度會下降,其形象必然受損,為何有些旅行社還要賣這樣的產品呢?有業者坦言:“目前旅游市場還在恢復當中,組團社提供的產品包本來就有限。為了吸引客人,價格還‘卷’得讓一大部分旅行社不得不使出低價策略,特別是那些資源有限的中小旅行社以及個體戶,只能靠賣這樣的產品引客生存,導致市場越來越亂。”
供給方的套路、銷售方的無奈、部分消費者的僥幸心理……這一個個的連環扣真就解不開了嗎?
已有突破口
在談及不合理低價游為何屢禁不止的問題時,多位業者提到了同一點,相關管理機構對旅行社企業運營的監管能力還有提升的空間。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認為,在借助專業技能“過濾”掉不合理低價游產品方面需要繼續強化。
“在個別‘甩團’事件中,出現了同一實際控制人注冊不同企業開展相同的違法活動的情況,說明監管信息缺乏互聯互通,這就很容易為非法企業違法操作留出空間。”北京市法學會旅游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李廣說。
記者注意到,針對上述問題,已經有一些地方做出嘗試。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旅游市場秩序綜合整治工作專班辦公室印發了《關于深入加強旅游市場秩序綜合整治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要加快建設“一鍵游廣西”智慧監管平臺。嚴把旅行社組團關、合同關、接待關,全面推行旅游團隊行程單電子化,實現對旅游團隊運行全要素、全過程監督管理。
近日,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牽頭組織召開首屆京津冀地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協作聯席會議。會上通過了《2023年京津冀地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協作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圍繞非法“一日游”“低價游”等旅游擾序行為,加大聯防聯治力度,構建京津冀旅游市場綜合治理管控網。
幾天前,參加“399元北京淄博兩日游”旅游團的幾位團員發現全程沒有低價團慣有的套路出現。“我們也好奇地問導游:‘團費這么便宜,你沒有帶貨任務嗎?’導游的回復是:沒有也不敢。在淄博,大部分開在景區里的商店都不會抬高價格。因為一旦被舉報,相關部門立即會進行干預,等待商家的基本是停業整頓。”其中一位團員說。
“除了加強監管外,讓旅游行業的自律功能得到有效顯現也是非常重要的。”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教授馬曉龍認為。
海口市旅行社協會秘書長麥偉文告訴記者,新疆“甩團”事件發生后,協會立即發出對全體會員旅行社的執業警示提醒,要求各旅行社過濾合作客戶、檢查產品銷售情況,杜絕不合理低價游上線銷售。
“我們從未出現過導游‘甩團’現象。”海南康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國內地接中心總經理厙雨廷說。談及經驗,厙雨廷認為,除了選擇優秀的、有較強實力的旅行社進行合作外,導游培訓和培養也很重要。“公司的導游隊伍從招聘、培訓、選拔都有專門團隊負責嚴格篩選,培訓中我們會為導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服務理念,日常考核也以服務為主,根據客人點評對導游進行分級管理,不同級別的導游薪酬不同。”
“很多地接社都以能進入到廣之旅的供應商系統為榮。因為綜合能力不過關的很難成為我們的合作伙伴。”廣州廣之旅國際旅行社副總裁文爽介紹,廣之旅有非常嚴格的地接供應商準入條件,并設定了相關的評分標準,還有完善的退出機制。每年,廣之旅都會根據供應商接待游客的滿意度對其進行考核,對于服務質量較差的供應商,會讓其退出。行程結束后,客人可以在廣之旅APP上進行服務評價,同時,廣之旅的質量管理部門每團必訪,這也是對供應商服務質量進行監督的方式之一。從資質合規、資源品質、服務能力到投訴處理效率,廣之旅都有非常嚴格的審核和督導程序,強化對游客的出游保障。
日前,康輝集團執行總裁張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康輝將重塑品牌定位,要做有主題、有內容、有文化、有服務的旅游產品,不與低端市場拼價格,而要聚焦中高端服務內容。
旅游市場的規范發展,強化監管、用良幣驅逐劣幣都是比較可行的方法,但是,如何才能將不合理低價旅游團逐出市場?
手腕要更硬
“應進一步加大對此類行為的懲治力度。”采訪中,業者們的觀點是一致的,唯有讓過失方體會到犯錯成本太高,此類問題才可能得到有效解決。
廣東省旅行社行業協會秘書長鄭文麗認為,主管部門對違規旅行社應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頂格處罰,在業內起到震懾作用。“同時作為行業組織,我們也會將此類旅行社列入內部黑名單,在協會內進行通報,防止有會員與這樣的旅行社合作。另外,我們也呼吁加強輿論監督,提高游客出游的警惕性。”
“這一頑疾在法律層面已有規制,旅游監管部門也是常年查處打擊,但仍有不良企業鋌而走險,究其原因在于追責、處罰等多發生在事后,具有滯后性。”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院長助理楊洪浦說。
考慮到不合理低價游具有涉及面廣、傳播區域大、社會關注程度高等特點,楊洪浦建議,旅游監管部門可以聯合相關監管部門做好旅游風險的提前防范,通過大數據等新技術,對低價、虛假旅游信息進行排除,對發布信息的旅游經營主體進行甄別,發現未取得旅游經營許可的企業或企業經營異常的,及時查處,或移交相關監管部門,同時發布旅游風險提示,警示旅游者不要上當受騙。
在李廣看來,對這些非法經營主體,除依法進行行政處罰、追究刑事責任外,更需要加強信用管理,進行信用懲戒。2021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管理規定》,從信用信息的采集、失信主體認定、信用懲戒和修復等各個環節,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管理進行了規定。“違法企業、違法個人就應當適用這個管理規定,對其進行相應的信用懲戒和信用公示,以強化警示震懾作用。同時,也向旅游者、旅游經營者共享相關信息,對其進行聯合抵制,發揮聯合懲戒的作用。”
“有關部門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多措并舉做好事前監管、事中監控、事后處罰,讓不良服務機構和相關法人有‘一旦投機違規有可能很難再在行業生存’的危機感,不給這些企業和個人‘換個馬甲’就在全國各地流竄作案的機會。”鐘輝認為,對于專門接待不合理低價旅游團的旅游商店,有關部門也應該嚴查嚴辦。
“3年疫情對旅游供應鏈的沖擊的確很大,恢復起來需要時間,這也讓供方市場出現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越是這個時候,采購方越是要擦亮眼睛、增強法律意識,嚴格遵守《旅行社條例》等相關規定。如果每個環節都把好關,不法企業就難有空子鉆。”楊彥峰說。
此外,楊彥峰還提到了一點,在網絡媒體盛行的當下,信息發布的渠道越來越多,旅游領域的產品銷售也不再僅限于OTA。然而,不是每一個網絡平臺的審核機制都非常健全,這也讓一些非正規軍有機可乘,在這些平臺上發布不合理低價旅游團信息,引誘消費者。因此,有關部門應該依據相關規定加強對全網絡平臺的巡查,網絡平臺也應做好自查工作。
“除了緊正規旅行社頭上的‘箍’,更要嚴厲打擊沒有旅行社經營許可證的‘黑’企業。治理行業亂象的同時,也要保證正規旅行社的合法權益。”有業者建議。
在馬曉龍看來,消費者之所以有模棱兩可的態度,還是因為“識破不合理低價旅游團套路”的宣傳和警示作用沒有發揮好。有關部門要不斷進行宣講,引導消費者選擇有品質保障的旅游產品,別“貪小便宜吃大虧”。同時,設立暢通的投訴和問題解決渠道,第一時間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要盡可能做到未訴先辦、不訴自辦。
采訪中,多位業者表示,在市場復蘇的關鍵期,決不能讓不合理低價游這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經過多方面努力,一定能夠構建起一個良好的旅游生態環境。
(采訪組成員:趙壘 王瑋 唐伯儂 王兆洵 陳熠瑤 執筆:王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