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新疆區水泥工業現狀及主要特點
- 評論:0 瀏覽:2878 發布時間:2007/2/27
新疆水泥工業占建材工業的比重為40%。2005年,全區共有水泥企業85家,總資產91億元,從業人員2.3 萬人。擁有各類水泥窯162臺,生產能力1738萬噸,其中新型干法窯11臺,生產能力503萬噸,占總生產能力的29%;立窯64臺,生產能力503萬噸,占總生產能力的29%;其他窯型生產能力732萬噸,{TodayHot}占總生產能力的42%,其中預熱器及小分解窯占16%,余熱發電窯占15.3%,小型中空回轉窯占10.7%。2005年,水泥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0.16億元,比上年增長5%。實現工業總產值(現價)28.06億元。實現利潤0.58億元,占自治區建材工業利潤總額的14%。
與其他省區相比,新疆水泥工業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綠洲經濟的產業布局。 新疆地處祖國大西北,遠離內地,市場相對獨立,水泥企業基本上是圍繞綠洲經濟的特點布局。全區15個地州市都建有水泥廠,水泥企業在當地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一些邊遠縣市的水泥企業,成為當地工業支柱,財政主要來源,并解決了職工就業,維護了社會穩定。但同時也使得區內小水泥企業多,平均規模偏小,企業平均規模20萬噸,{HotTag}單線平均規模更低,只有10萬噸。
二、總體供需基本平衡。 由于生產力布局的特點,各區域水泥市場相對獨立,大部分地區的水泥基本滿足本地需求。與全國水泥生產能力過剩相比,我區水泥總體供需基本平衡,只有烏魯木齊、昌吉、阿克蘇等局部區域低水平相對過剩,少數地區尚存在季節性供不應求問題。
三、新型干法水泥起步早,但發展緩慢。 新疆的新型干法水泥起步較早。1978年5月,新疆水泥廠(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開始建設日產熟料700噸的窯外分解窯。1988年,該企業又采取“點菜拼盤”的方式,建設了一條日產2000噸的窯外分解窯生產線,引領了我國當時水泥工業發展的潮流。進入二十一世紀,全國新型干法水泥進入快速發展步入快車道,而新疆新型干法水泥卻發展緩慢。據統計, 2000年,新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比重為12%,全國為13%。到了2005年,新疆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為為29%,全國平均水平達到了40%。2002、2003兩年新疆新型干法水泥沒有增長。
四、產業集中度高。 到2005年底,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青松建化股份有限公司兩大企業集團控制能力為880萬噸,產業集中度達50%以上,而全國前十大水泥集團集中度只有13%。大企業集團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張,對提高我區大型企業的競爭力和控制力,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