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中國鋼鐵工業出口繁榮背后的隱憂
- 評論:0 瀏覽:2371 發布時間:2007/2/27
出口巨大值得玩味
2005年以前,我國一直是鋼的凈進口國。但今年1-8月,我國累計凈出口鋼材1195.82萬噸;累計(按94%成材率折合)鋼坯凈出口1749.58萬噸,由此,從數量上看,我國已是世界上出口鋼材、鋼坯合計較多的國家。而從品種結構上看,進出口產品附加值差異擴大,進口單價(這里有市場價格上漲的因素,也有高附加值產品比例增加的因素)上升,出口單價(這里有出口價格下降的因素,也有出口產品高附加值比例下降的因素)下降。{TodayHot}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鋼材、坯進出口外匯平衡由貿易逆差轉為順差,但是我國目前每噸凈出口鋼材收匯只有157.935美元,而同時我們在鋼鐵生產過程中付出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太大了。此外,隨著出口量的增加,我國鋼材對出口的依存度日益加重,這也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依存日重 不可小覷
據權威統計資料顯示:目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鋼材,如不銹鋼板帶、不銹鋼棒線材、合金鋼板帶、合金鋼型材、不銹鋼及合金鋼鍋爐管、石油天然氣無縫鉆管、冷軋棒材(含不銹鋼及合金鋼)、冷軋薄板帶、熱軋酸洗普中板卷、<1.5mm熱軋酸洗普薄板卷、電鍍鋅板帶、合金鋼熱鍍鋅板、<0.5mm鍍錫板、鍍鉻板、鍍鋁鋅板、鍍鋁板、鍍鉛板、其他鍍層板、取向硅鋼和高牌號冷軋無取向硅鋼板帶等仍為凈進口。
這里依舊透著個依存度的問題。依存度本是一個進、出雙向的問題,但目前我國鋼材消費年增長率超過20%的高速增長期已過,顯然出口的依存權重在加大。那么我們應如何面對因出口依存加大為我國帶來的種種深重弊端呢?{HotTag}依照‘十一五’規劃,對我國鋼鐵工業進行結構調整已迫在眉睫。而產業布局的調整(重點加快臨海鋼鐵精品基地建設)、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等(重點推進聯合重組,發展大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是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提高集中度并非是對中小鋼鐵企業說“不”
談到提高產業集中度問題,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凌,則是從民營和中小鋼鐵企業發展的策略的角度予其以自己的詮釋。他說:“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工作重點不是收編雜牌軍,而在有效實現強強聯合。可能這個雜牌軍的范圍常人理解應該是個寬泛概念,民營或者中小企業,但中小及民營鋼鐵企業的發展為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是做出巨大貢獻的”。
確有統計數據佐證之:2006年1-8月銷售收入前20名的鋼鐵企業中只有2家民營及民營控股企業,但是在實現利潤前20名的企業中就有6家民營及民營控股企業。2006年1-8月納入重點統計的鋼鐵企業,銷售收入利潤率位列前三名的全部是民營企業。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多層次性決定了鋼鐵產品和生產技術水平的多樣性。規模多大沒有定論,工藝裝備、生產技術、經濟效益、競爭能力千差萬別,不同類別的企業必然存在不同的生存發展策略。
綜上,陳凌認為,鋼鐵新政及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陸續出臺,在相當部分人士中產生了阻礙民營及中小鋼鐵企業發展的認識或誤解,產業政策不應理解成為對中小鋼鐵企業的限制或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