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高端人才緊缺制約我國陶瓷行業出國“步伐”
- 評論:0 瀏覽:2247 發布時間:2007/3/14
陶業人力資源現狀:流動 靜觀 流失
春節前,陶瓷行業職業經理人夏光明先生向自己就職的公司提出辭職,在家休息已近一個月。{TodayHot}曾在多家企業擔任過副總經理的夏先生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他目前并不急著找工作,而是想借這一難得的機會好好休息。近幾年以來,他深刻體會到在陶企工作的緊張和忙碌,這樣的休息時間實在難得。當記者問及為什么不先找工作時,夏先生表示目前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企業,他正在靜觀企業新年的發展方向和規劃,結合自己的能力來進行綜合選擇。實際上,像夏先生這樣采取靜觀態度的職業經理人,記者在采訪中還接觸了另外幾位,他們在表示與夏先生想法一致的同時,也透露出了自己對企業期望值升高的實際情況。
另據記者了解,鷹牌一梁姓銷售經理已于去年底轉往其他陶瓷企業就職。無獨有偶,中源朗高營銷經理霍某也轉投順德一家陶瓷企業,{HotTag}開啟了新的經理人職業生涯;將軍陶瓷有限公司銷售總經理的職位在一周前也由新加盟的陳姓經理人接手。
根據記者調查,諸如此類的人才流動現象還有很多,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歲末年初。
一陶瓷企業人力資源主管表示,這樣的現象其實并不是罕見的,也不僅僅是陶瓷行業才有的,每個行業都是如此。不過今年的情況的確不同于以往,大部分企業在招聘時都會遭遇冷場或者應聘者要求普遍提高。再加上去年底人才流動高峰提早到來,跳槽現象大面積發生也使今年開春的招聘撲了個空。
其實,在陶瓷行業中,除去人才流動、辭職靜觀等現象之外,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正在悄然上演,那就是人才的流失。原和諧陶瓷有限公司銷售副總黃雨飛與新永誠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明千先后離職,共同創辦大藝陶瓷有限公司,成功轉型,自辦企業。
此外,高要市將軍陶瓷有限公司原產品配套部經理曾軍洪也在去年離開該企業,自己創辦豪帥陶瓷有限公司,經歷了從職業經理人到企業老總的角色轉型歷程。
當前行業人才流失兩大“怪”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當前陶業人才流動普遍存在的兩大“怪”現象,它們分別是:營銷人才流動最為頻繁、大企業人才流失相對穩定。
說到營銷人才流動最為頻繁,這是有一個階段性變化的。在建筑陶瓷銷售還未達到近幾年火爆期的6年前,陶業競爭最為激烈的應該是技術型人才,那段時期技術型人才流動頻率要比銷售人才高很多。
隨著近幾年陶瓷產品市場日趨紅火,2004年以來房產經濟大力拉動建陶產品需求,企業對銷售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提升。特別是銷售精英型人才,往往會引起其他企業的關注和“挖墻腳”行為。
對此,美致展具副總經理朱漢金表示,營銷人群是最為活躍的群體之一,他們與外界接觸面廣、次數頻繁,致使他們在獲取機會和信息上占有較大優勢,加上他們對企業期望值不斷升高,等等,這些都成為營銷人才跳槽的重要原因。
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銷售一部總監葉新生認為,營銷人才不但跳槽現象頻繁,而且轉型也是最為活躍的。一些人在銷售中積累了大量財富和客戶資源之后,萌發自辦企業賣自己的產品的想法。此外,一些公司產品市場前景不好,影響銷售業績,也成為營銷人員跳槽頻繁的原因之一。
曾有5年人力資源工作和7年銷售工作經歷的葉新生總監稱,雖然目前企業人才流動頻率比往年大,但是大型企業還是比較穩定的,招聘冷場的局面更是不會發生。比如金意陶、新明珠等一批品牌企業和集團公司,他們給人才的豐厚回報機制、發揮空間和競爭平臺比一些中小企業要更完善、更成熟。
人才流動給企業的影響無從判斷
如果說人才流動是無法控制和杜絕的必然現象,那么,它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是否也成為必然?影響的大小程度又體現在哪里?
對于企業來說,招聘一名員工,特別是具有一定能力的經理人,是必須能為企業創造效益的,這里所說的效益不一定是金錢,不一定是客戶資源,也不一定是尖端的技術水平,它還有可能是無形的管理模式、經驗,往大了說還有他的人格、品質和影響力。如此看來,一旦企業人才流失之后,其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不管有多大,起碼是會存在的。
一家生產拋光磚的陶瓷企業董事副總經理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透露,去年該公司一位營銷副總辭職之后,雖然大部分業務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但是他的管理模式和營銷手段突然成為空白,其他人來借鑒他的模式參與管理,根本沒有那種效果。該副總坦言:“可見,人才流動不一定會對公司業務造成直接損失,但會在隊伍管理、營銷理念、手段等方面造成一定的沖擊,從而間接地影響到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