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百事通用戶
- [20]
-
“綠色節能建筑行動方案”有望于年內出臺
- 評論:0 瀏覽:1761 發布時間:2012/6/27
記者了解到,醞釀已久的“綠色節能建筑行動方案”有望于年內出臺。該方案形成了一整套推進綠色節能建筑的目標方案,建筑節能的巨大市場將在"十二五"期間徐徐開啟。
住建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建筑能耗已經占我國社會總能耗的30%。按照2009年中國總能耗30.66億噸標準煤計算,我國每年的建筑能耗達9.2億噸標準煤。建筑節能成為我國節能領域的主戰場之一。專家分析,如果能達到方案所指的目標,未來將有近萬億的市場機會。
近期,中國建材聯合會公布了《建筑材料行業“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給予多項優惠政策,力推兩大技術,即高性能綠色節能建材及其先進制造技術和支撐戰略性產業發展的新材料技術。建筑材料行業已經瞄準龐大的節能市場,蓄勢待發。
萬億節能市場初露端倪
住建部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組織多方調研,加緊制定“綠色節能建筑行動方案”,7月份已經形成初稿,并在各地征求意見。
該方案的征求意見稿,按照有利于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環保的理念,提出“十二五”期間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將在政府投資建筑、商業房地產開發、工業建筑、新農村建筑等領域全面推進綠色建筑,政府辦公建筑、學校、醫院、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等逐步執行強制性綠色建筑標準。
該方案提出兩大目標。其一是既有建筑節能改選。按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機構辦公建筑節能改造1.2億平方米。合計共有5.7億平方米建筑要進行節能改造。其二,計劃“十二五”期間在城鎮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以上,綠色農房建設1億平方米,合計共11億平方米。
記者了解到,在新建建筑方面,該方案還特別提出,鼓勵保障性住房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其中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要在2014年起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根據方案,“十二五”期間將建成綠色保障性住房2.2億平方米。
業內專家表示,如果達到上述目標,將帶來近萬億的市場機會。建材行業蓄勢節能市場
巨大的市場前景為建材行業帶來希望。近日,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印發的《建筑材料行業“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給予多項優惠政策,力推兩大技術,即高性能綠色節能建材及其先進制造技術和支撐戰略性產業發展的新材料技術。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以發展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和低碳環保關鍵共性技術為主攻方向,實施創新重點工程。與此同時,以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著力點,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等產業所需的無機非金屬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大力推進先進適用技術和創新成果推廣應用。
其中,對于支撐戰略性產業發展的新材料技術,側重于加強無機非金屬新型晶體材料、特種結構與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微晶陶瓷材料、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高端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環保型高性能摩擦密封材料的研究開發,突破關鍵材料制備和裝備技術瓶頸,在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產業、新材料、國防軍工等戰略性產業領域中,以及在冶金、電力、交通運輸、建筑節能、煤炭、石化等領域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規劃》表示,“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已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建筑工業化、住宅產業化是建筑業發展的方向。建筑業的發展對節能建材和綠色建材的發展要求將不斷提高,為建材科技創新提供長期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導向。”
《規劃》提出,對于高性能綠色節能建材及其先進制造技術,要側重于開發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的高強自保溫燒結墻體砌塊、高性能水泥基保溫材料和部品、建筑外墻外保溫用高性能巖棉保溫材料、結構與保溫一體化復合墻體部品和構件;開發高性能節能門窗及幕墻材料、改善室內健康環境質量功能材料等;開發屋面防水保溫一體化材料構造技術,滿足不斷提高的綠色節能建筑要求。
特種玻璃前景廣闊
《規劃》還提出配套支持政策,包括給予太陽能玻璃、高性能纖維、環保材料等享受國家相關政策待遇,以及給予部分產業優惠財稅政策等。
隨著國家加強建筑的節能要求,特別是對現有建筑的改造中,超白玻璃、中空玻璃、防紫外線玻璃等產品將有較大需求。目前,此類產品不僅具有較高的技術進入壁壘,而且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市場需求潛力,僅有金晶科技、南玻和中航三鑫等少數企業能夠生產,其中規模較小的中航三鑫未來發展潛力更為廣闊。
資料顯示,玻璃門窗的能量損耗占整個建筑物能耗的50%左右。按照國家制定的有關建筑能耗水平規劃,到2010年,建筑能耗要在1985年的能耗水平基礎上節能50%,2020年達到65%。在現代建筑物中,追求大面積采光的玻璃設計已成為潮流,但這與建筑設計的節能性取向產生了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必須采用功能性節能玻璃取代普通建筑玻璃。節能保溫材料大有可為
節能保溫材料是另一大亮點。目前,我國房屋住宅的能量損失大致為墻體約占50%、屋面約占10%、門窗約占25%、地下室和地面約占15%。因此,墻面和屋頂的隔熱保溫是提升建筑節能率的重要一環。如何選擇一種既安全又環保的墻體保溫建材,是當今業內亟須關注,并決定我國建筑節能保溫建材行業良性發展的關鍵。
《規劃》提出,對于高性能綠色節能建材及其先進制造技術,要側重于開發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的高強自保溫燒結墻體砌塊、高性能水泥基保溫材料和部品、建筑外墻外保溫用高性能巖棉保溫材料、結構與保溫一體化復合墻體部品和構件;開發高性能節能門窗及幕墻材料、改善室內健康環境質量功能材料等;開發屋面防水保溫一體化材料構造技術,滿足不斷提高的綠色節能建筑要求。 保溫材料特別是外墻外保溫材料有相當大的市場容量,特別是新建建筑的建設中從事外墻外保溫材料的生產企業將獲得較大的商機。行業領先的方大集團、江河幕墻受益較大。
如果以目前我國建筑保溫市場的需要量分析,年需求量至少將達到數百萬噸,為現在我國產量的數倍。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建筑節能率基本實現50%的目標,但除了少數大中城市建筑節能率能達到標準外,廣大中小城市和農村都有較大差距。
日前,一條消息令人矚目:日本國土交通省擬出臺新建筑節能措施,規定房地產商、建筑業者在新建住宅、辦公樓時有義務滿足新的節能標準。
日本出臺新標準,針對的是本國現行標準的不足。日本目前也有建筑節能標準,但是非義務化。按節能標準建筑住宅,成本通常會增加一成左右,這導致業界和社會缺少建筑節能的積極性,符合節能標準的新建筑目前不到40%。
針對這些問題,日本擬出臺的新標準規定,新建筑必須利用隔熱材料等把空調、照明用電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如果不達標,在2020年度以后將禁止動工興建;對達到標準的開發商和個人,在稅收上給予優惠。
與之相應,日本國土交通省提出將在2013年修改節能法,并在年內根據建筑物的用途和大小、寒冷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節能標準。預計新標準的節能上限,比不節能的住宅節能20%~30%。為了滿足新標準,墻壁等要鑲入隔熱材料,如果采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的電量也算入節能量。
日本的做法,對于中國推進建筑節能,無疑是一個啟示。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的建筑節能,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剛性約束。權威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鎮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28.5億平方米,只占城鎮現有建筑總量的16.1%。這意味著現有建筑中近84%屬于高能耗建筑。而在建筑物的日常運行中,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等方面也需大量消耗能源,這導致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在同等氣候條件下,比先進國家高出2~3倍。如果把建筑物建造過程中的能耗計算在內,建筑能耗則占社會能耗的46.7%。建筑節能,已成為中國節能的剛性領域。權威研究表明,未來建筑和交通將取代工業成為中國能耗和大氣污染的主要貢獻者。
建筑節能方面的問題如此嚴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認識問題,有技術問題,也有管理問題,但關鍵問題則是缺少剛性約束。盡管這些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建筑節能的標準、法律法規,也不斷修改建筑節能標準,但卻因為建筑節能標準本來偏低,又非硬性規定,執行中又缺少全過程的監督和具有很強威懾力的處罰手段,加之北方地區城鎮現有建筑采暖能耗普遍偏高,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普遍用能較大、用能效率較低、運行管理不合理,農村地區建筑大多沒有采取保溫隔熱措施,建筑節能技術、產品和材料等不能滿足節能要求,以致全社會建筑節能的效果差強人意。
以節能標準為例。我國從1986年開始實施30%的節能標準,從1995年起開始實施50%的節能標準,目前有少部分地區實施的是65%的節能設計標準。但是,有專家計算,即便執行65%的節能設計標準,我們的建筑能耗指標在同等氣候條件下,也要高出發達國家平均能耗水平的50%以上。然而,就是這樣偏低的節能標準,因為缺少強制性規定和執法監督,也只能在部分地區得以執行。
加快推進建筑節能立法,加強執行監督,制定激勵政策,堅持建筑節能設計和建筑節能改造并重,無疑是我們進一步推進建筑節能的當務之急。(來源:中國證券網)